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,当前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复苏态势。值得注意的是,5月份劳动力市场景气度有所提升,整体就业状况保持平稳。
然而,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,尽管宏观失业率指标有所回落,但求职者的实际就业难度并未因此减轻。
多重因素叠加导致了这一局面:
其一,正值毕业季,超过1200万应届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,加剧了岗位竞争压力;
其二,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——求职者所具备的专业技能与岗位的实际需求存在落差,同时个人职业期望与自身能力的匹配度也需提升。
虽然就业市场整体承压,但数据同时揭示,诸多行业领域仍面临明显的招工缺口。要达成更为理想的职业发展目标,求职者不妨尝试转换思路,拓宽视野。
1.物以稀为贵——就业要找准方向
我们常听说一句话,叫:“物以稀为贵。”
稀缺性的存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:一是资源有限,二是需求不被满足。
人为制造的稀缺,比如某个行业中的人才、核心技术等。
在就业中,可以借鉴稀缺性原理,从技术和稀缺人才入手,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建立就业的“护城河”。
近年来,技术、人才、经济等领域的变化速度急剧加快。埃森哲数据显示,过去四年的上升幅度达到了183%。
其中,技术颠覆的变化最快,人才因素位列第二。
这离不开中国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,中国正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。
《数字中国发展报告(2023年)》显示,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5万亿元,互联网业务、软件业务等产业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扩大。层出不穷的新技术、新模式、新业态背后是人才在支撑。
近年来,数字人才数量不足、人才素质与产业相关岗位需求不匹配、关键核心领域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凸显。据测算,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2500万至3000万,数据还在不断增长。
从数据来看,就业市场并没有饱和,青年也并不是无路可走,关键要选对方向。
2.就业新方向——新职业蕴含新机遇
前不久,人社部又发布了一批拟新增职业,其中包括用户增长运营师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新职业。
新职业之所以被正式定义,说明其已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规模,也存在较好的发展前景。
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测算,新职业未来5年有可能创造3000万个以上就业机会。新职业的出现,使岗位扩容,也给求职者创造了新就业空间。
本次拟新增职业总计19个,加上自2019年开始分五批发布的74个新职业,共计93个新职业。
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,新设职业中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工业机器人、信息安全测试、互联网营销师等数字职位占据绝大多数。
这与近年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息息相关,未来在数字经济加持下,数字岗位必将持续增加。
薪资方面,根据智联招聘第二季度《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》显示,人工智能工程师居于榜首,平均招聘月薪为22003元;软件研发、产品经理、移动研发、数据工程师、前端开发等数字岗位分别以16441元、16024元、15626元、13910、12951元平均薪酬紧随其后。
大语言模型的发展加速了人工智能的发展,催生了新商业模式、赋能了产业数字化、推动了数字经济向新发展。
在此背景下,企业高薪抢人,使数字人才待遇水涨船高。
3.高质量就业,仍需打造核心竞争力
积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,体现在其深度契合产业需求:
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: 积云紧密追踪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前沿动态,其核心课程体系,如 AI短视频大师课、人工智能课程、数字人才精英班等,课程内容并非空中楼阁,而是直接来源于产业一线的真实需求。
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: 积云教育的课程研发团队深度解析目标岗位(如人工智能工程师、数据工程师、互联网营销师等)的核心技能要求和职业标准,将行业认证体系和企业用人标准融入教学大纲。确保学员所学即所用,所学即所需,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要求,实现高质量就业。
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: 积云摒弃纸上谈兵,坚持“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一”的实践路径。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、构建仿真实训环境、组织企业导师授课及项目实战演练,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和解决产业实际问题。这种沉浸式、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,极大地锤炼了学员的实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这正是企业最看重的“即战力”。
十年积淀,成就斐然:积云教育集团总部位于北京,并在河南等地建立了多个大型线下校区,形成了辐射全国的教学服务网络。十年磨一剑,积云已累计服务超过40,000名学员,帮助他们成功进入高薪的数字技术领域,实现了职业梦想。这庞大的成功案例库,是积云教育实力与口碑的最佳印证。
就业压力是挑战,更是转型与提升的契机。
数字经济开辟的广阔天地,为青年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
与其在传统路径上内卷,不如主动拥抱变化,投身数字经济的蓝海。
积云教育,愿以十年的专业积淀和创新的培养模式,助您锤炼数字时代所需的核心技能,精准对接紧缺岗位,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就业,成就属于您的未来!